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异物及肿瘤 > 耳鼻咽喉肿瘤 > 喉癌
编号:11289227
清扫科学有度 避免矫枉过正——哈医大三院为喉癌择区性颈淋巴结清除提供理论依据
http://www.100md.com 2005年6月16日 《中国医药报》 2005.06.16
     本报黑龙江讯 哈医大三院头颈外科主任贾深汕教授等,通过十余年潜心探索,初步摸清了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他们根据该研究成果制定的喉部肿瘤手术方案,既能选择性地把最有可能发生转移的淋巴结清扫掉,同时又能保留颈副神经等重要组织,即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医学界对于声门上型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认识及处理方式,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此型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高,对预后影响颇大,应对其进行颈根治性清扫术;对位于中线部位或位于一侧,但已达到或超过中线的病变,应行双侧颈根治性清扫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而另一些专家认为,此类喉癌虽然潜在转移率高,但对其一律做根治性颈清扫术,未免矫枉过正——手术易导致颈部畸形、转头抬肩困难,严重损害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此,贾深汕教授等从1989年年末起,对声门上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喉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他们将入院接受手术的35例声门上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喉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第一组施行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全部切除术;对第二组仅施行功能性颈清扫术,即清扫肌肉、血管、气管间隙中的淋巴结及相关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

    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3%和30.4%,其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82.6%,其90.9%的转移淋巴结位于颈部第二、第三区——意味着声门上型喉癌临床颈淋巴结阴性病人存在的隐匿性转移淋巴结,绝大多数位于颈的中、上段(即颈II、III区),而累及颈下段、颈后部者极少。这样,手术时只清扫颈部第二、第三区淋巴结,就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而不必进行全颈清扫术,从而可避免手术的大范围创伤及手术引起的颈肩功能障碍和容貌损害。

    据此贾深汕教授等推断,对本病患者可施行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或侧颈清扫术。

    自2000年起,贾深汕教授等又开始对该病患者┬兄鞑”洳嗉珉紊喙羌∩锨?br>扫术。经对30例患者术后随访及临床观察他们发现,患者喉及颈部均无复发,其两年无瘤生存率达86.7%,证明择区性颈清扫术是切实可行的。同时他们发现,上述患者约有10%存在对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如不及时处理,亦会影响其生存率。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他们又在为此类患者实施喉部手术时,同步为其施行双侧颈部第二、第三区淋巴结清扫术。

    以上研究成果为治疗声门上型临床颈淋巴结阴性喉癌提供了理论根据,使过去盲目扩大手术的方案得到了纠正,并使临床医师能够正确地应用颈部择区性清扫术,即第二、三区淋巴结清扫术,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颈根治性清扫术造成的严重创伤,使喉癌患者颈部功能不受损害,其容貌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其生存率也达到了与根治性颈清扫术相同的水平。

    (衣晓峰 李媛媛), 百拇医药(衣晓峰;李媛媛)